首页 > 幼教动态 > 正文

徐州幼专《幼教动态》(第十八期)

时间:2020-12-02 点击数:

 

 

 

幼教动态

二〇二〇年第三期(总第十八期)

 

主办:幼教研究所  2020122

 


目 录

 

【政策观点】

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

教育部回复“将托儿所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2

打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总攻战 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收官目标. 4

徐州市即将新增45所省优质幼儿园 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持续扩大. 5

省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督查组来我市督查. 6

【学术会议】

全省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宁召开. 6

研习新细则 以评促发展——徐州市省优质幼儿园新标准网络全覆盖培训圆满结束 7

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成立. 8

第二届托育服务发展论坛举办. 8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召开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交流会. 9

【幼教评论】

基于真实问题做精准教研. 9

找到家园沟通“最大公约数”. 11

【专家视角】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期待和需求. 14

明确养育方向 缓解教育焦虑. 15

 

 

 

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097日 来源:教育部)

关键词:学前教育法;草案;十九大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学前教育法律制度,根据宪法、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经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我部研究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邮编:100816)。

来信请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字样。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fzb@moe.edu.cn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107日。

 

教育部回复“将托儿所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20201120日 来源:教育部)

关键词:幼儿园;义务教育体系;普惠性学前教育

 

近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目前最迫切的是贯彻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以下为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答复的函》的具体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将托儿所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托幼事业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新时期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属性、发展原则和管理提出要求。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规范,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负责婴幼儿照护卫生保健和婴幼儿早期发展的业务指导;教育部门负责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实现“幼有所育”。

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扩资源、增投入,规范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鼓励支持街道、村集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园,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1万所,比2011年增加11.4万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01%。二是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09亿元,增长了8.2倍,财政性经费占比从1.7%提高到5.0%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88.4亿元,比上年增加19.9亿元,增长11.8%。三是严格幼儿园办园标准,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引导各地依法依规办园。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地方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一是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主要用于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园条件。依法加强收费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二是加快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一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开展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认证工作,推动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三是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监管。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各地依据国家基本标准调整完善幼儿园设置标准,严格掌握审批条件,加强审核教职工资质与配备标准、办园条件等。强化动态监管,完善年检制度。

二、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履行牵头职责,积极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建立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为托育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统筹协调相关部门,为托育服务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依法减免税费,加快人才培养,创新开发产品。三是指导各地加快工作协调推进力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目前,河北等27个省(区、市)印发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全国托育机构备案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06月底,已有30个省份共4297家各类托育机构注册,收托婴幼儿规模达30余万人。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增加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研制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托育机构保育大纲》等标准规范性文件,推进各地工作落实。二是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加大对用人单位内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快育幼人才培养,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目前最迫切的是贯彻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打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总攻战 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收官目标

202092日 来源:教育部)

关键词: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幼儿园治理

  

831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召开视频会议,现场调度、督办各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国务院副秘书长、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组长丁向阳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工作举措,推动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地方治理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加上疫情影响,任务依然艰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落实。

会议强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关系到中央确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现在距年底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对治理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切实把治理工作纳入本年度政府重点收官任务,确保如期完成。一要强化全面收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工作,严格对照时间节点要求,拿出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把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要强化协同攻坚,进一步压实治理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治理工作小组协调作用,加强日常调度,互相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按照不同整改方式要求,分类明确整改时限,逐县、逐项、逐园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加强督导问责,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地方及时约谈、督促。三要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加强后续工作衔接,抓紧人财物配套,分类做好评估验收,提高办园质量。完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长效监管机制,细化和明确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监管环节的责任分工,做到标本兼治,防止出现反弹。做好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各地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树立举办者、家长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正确认识,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会上,黑龙江、江苏、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9个省份介绍了治理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考虑。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及中央编办、财政部有关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同志视频连线参会。

 

徐州市即将新增45所省优质幼儿园 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持续扩大

2020930日 来源:徐州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帮扶机制;课程游戏化

 

近日,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下发《省教育评估院关于组织2020年省优质幼儿园评估现场考察的函》(苏教评院函〔202027号),全省共确定119所幼儿园通过材料评审,进入现场考察,其中我市有30所;另有2019年下半年材料评审合格但因办园时间问题延期现场考察的43所幼儿园,直接进入现场考察,其中我市有15所;全市下半年拟进入现场评审总数达45所,占全省¼以上,我市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得到省评估专家一致好评。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不断加大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提高优质资源覆盖范围。一是加大建设力度。新建幼儿园按照生均占地、建设、户外、绿化面积分别不低于18㎡、12㎡、8㎡、2㎡高标准建设,确保新建幼儿园均高标准达到省优质幼儿园要求;二是加大奖补力度。督促新建幼儿园严格按照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指标开展建设和实施管理,将优质创建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项目及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强督导考核,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幼儿园加大奖补力度,新创建的省优质幼儿园每所奖补20万元。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723-24日,市教育局邀请省教育厅基教处殷雅竹副处长、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祝晓燕主任面向全市开展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20版)网络全覆盖培训。全市11个县(市)区分管局长、幼教干部、教研员、园长及骨干教师等近1万人,分260个会场参加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四是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帮扶机制,组织公办+民办、城市+农村等各种对口帮扶活动。鼓励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发展,支持名幼儿园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合作办园,全面放大优质资源。五是加大审核力度。为提高我市省优申报材料质量,828日,市教育局组织市级专家队伍对全市的省优质幼儿园申报材料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细致评审,对照新标准逐园、逐项、逐条审核把关,严格督促整改。六是加大指导力度。三位一体开展全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及提升机制的探索实践,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幼特教研究所和徐州幼高师,对全市幼儿园课程质量进行专业评估及持续跟进指导,同时组织全市课程游戏化领衔人开展“村村行”课程游戏化巡回指导活动,提高农村幼儿园内涵质量。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优质幼儿园634所,另有45所即将进入现场考察,省优创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省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督查组来我市督查

2020924日 来源:徐州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督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和《江苏省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推动全省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督查组,于2020920-23日对我市开展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专项督查。

督查组听取了徐州市、睢宁县及云龙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了睢宁县、云龙区11所幼儿园以及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导观摩、访谈师生等方式,对我市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进行深入考察。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升、四级调研员苏建刚和睢宁县人民政府、云龙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督查。

督查组充分肯定了我市在推进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认为徐州市高度重视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起步早,工作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市范围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全覆盖。督查组同时指出了我市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责任督学工作保障。

下一步,市教育督导委办公室将根据省督查意见,改进和加强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助推全市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宁召开

202085日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控辍保学

 

为大力推进我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控辍保学等工作,确保今年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交账任务顺利完成,731日全省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出席并讲话,厅基教处通报了各地残疾儿童控辍保学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进展情况。

顾月华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工作是江苏决胜全面小康、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交账任务。基础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全体,面向处境不利儿童,不仅要做到机会平等,更要做到过程平等。各地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配套保障,在机制上统筹协调。要精准动态帮扶,本着户户过、生生查、不漏户、不漏项的要求,把更多爱心与温暖体现在送教进万家的每个场景、每个流程、每个细节上。争分夺秒奋战两个月,到9月份高质量完成收官任务,共同筑牢社会公平和文明的底线。

顾月华强调,省教育厅根据2020年省委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了双月通报,列出了问题清单。各市要总结成绩、分析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主动向当地政府提交学前教育政策研究报告,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各设区市教育局基教处(初教处、学特处)负责人或专职干部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和教育评估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研习新细则 以评促发展——徐州市省优质幼儿园新标准网络全覆盖培训圆满结束

2020727日 来源:徐州教育)

关键词:优质幼儿园;幼儿园新标准;普惠发展

 

为高质量开展省优质幼儿园创建,推进我市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723-24日,市教育局邀请省教育厅基教处殷雅竹副处长、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祝晓燕主任面向全市开展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20版)网络全覆盖培训。全市11个县(市)区分管局长、幼教干部、教研员、园长及骨干教师等近1万人,分260个会场,参加了培训。

 

 

殷雅竹处长进行了《从等级走向均衡,从重点走向全面》专题讲座,介绍了评估细则修订背景,并逐条对《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作了全面细致地解读。殷雅竹处长指出:“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工作是落实政府主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修订《江苏省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2020版),也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推动课程改革。各地要深入学习国家及省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相关要求,早规划、早部署,按照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新标准提高幼儿园建设、准入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向好发展。”

祝晓燕主任围绕《共研新细则 共创省优质》——关于2020年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准备,重点从评估情况与回顾、评估流程与重点、细则解读与材料准备以及现场考察与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祝晓燕主任提出:“各地及幼儿园要牢牢把握质量第一、育人第一的原则,坚持标准、坚持程序、以评促建,在充分理解标准的情况下,做到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再结合本园实践进行总结、反思与实践。”

最后,徐州市教育局学前办进行了总结,要求各地要树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质量意识,提高站位,对标找差,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及要求,借评估创建的契机,切实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成立

2020112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

 

在安徽省教育厅和合肥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倡议,42所长三角区域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共同成立了“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联盟”。

成立该联盟,是构建长三角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优势互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之举,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和发展揭开了帷幕。

据悉,联盟将以“开放、共享、协同、创新”为原则,发挥整体优势,突出各自特色,共同打造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共同体、教学研究共同体,重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学前教育社会服务。

 

第二届托育服务发展论坛举办

2020112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托育服务;政策引导;婴幼儿照护服务

 

日前,以“新托育·新希望”为主题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托育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表示,当前,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事业仍存在政策法规滞后、供需矛盾突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要着力解决我国婴幼儿照护事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必须精准地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精神,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各方面各部门的积极性,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走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将迎来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持续释放,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设好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说。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召开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交流会

202010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工作坊;教育扶贫

 

为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坊利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作用,总结交流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前期工作,研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重点,1024-25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在广西召开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交流会。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郭岩出席会议并讲话。

郭岩在讲话中指出,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的建立,以服务民族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为重点,以补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短板为突破口,定位比较准确,目标比较明确,坚持需求导向,团队比较精锐,初步突显特色。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下,学前教研工作坊勇担责任,开拓进取,开展了一系列成果显著的教研活动,打开了工作新局面。下一步,17个学前教研工作坊一要坚定“为教育扶贫助力、为学前教研赋能”的工作宗旨,统筹谋划好工作坊工作;二要把握正确的教研方向,服务于教育扶贫和提高质量;三要探索工作新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四要多途径、多方式开展适合各地的教研探究,打造学前教研工作坊品牌。

本次会议通过互动研讨、交流分享、园所观摩、现场教研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了全国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工作策略。会上,举行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五个新坊成立仪式,并颁发了聘书和牌匾。各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和专家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坊主代表参加会议。大家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发挥学前教研工作坊在教育扶贫中的独特作用,助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会议期间,召开了《民族地区学前教研工作坊助力教育扶贫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开题会。与会代表观摩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幼儿园。中心领导又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调研了解情况。

 

基于真实问题做精准教研

202011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教研;课程改革;精准教研

 

教研,这一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活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及时转变教研方式,通过“做实学科教研、做强综合教研、做大项目研究、做响品牌活动”等,实现教研方式的转型,有力促进教研工作的发展。

在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进行现场指导和文本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如何在教研主题的引导下,开展系列化、深层次、持续性的深度教研,进一步提高教研的品质,提升教研的有效性,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找准问题,确定教研主题

教研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收集问题、确定主要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再提炼教研主题、规划主题序列、设计活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旧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相继产生。因此,找准教研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保持教研生命力的基本前提。

教研员陈老师在区里带领中心组的教师们开展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从20169月至20196月,围绕“游戏中幼儿行为的观察、识别、回应”设立了三个阶段的主题,每一阶段的主题再细分为每次教研活动的小主题。比如,围绕“游戏中的观察”设定了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序列:明确角色游戏观察的价值;了解观察的内涵和视角;角色游戏观察的对象和内容;角色游戏记录的要素及其内涵;角色游戏的观察方法及其内涵;运用适宜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角色游戏观察与记录的实践活动;梳理游戏观察与记录的原则方法。

明确主题序列,为聚焦主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随着主题教研的推进,教师们对基于问题、形成主题、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的意识日益加强,在实践中积极尝试。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确定主要问题。在广泛收集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将问题归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结合问题的共性程度、本区域或幼儿园的研究重点、已有研究基础,综合考虑问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和价值,将问题分为主要问题、次要问题、一般问题和无关问题,确定需要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次,提炼教研主题。对主要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将其提炼成教研主题。

再其次,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师当前专业发展水平,思考他们“要什么”,以此确定教研活动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的达成,将主题细化成若干个问题链,成为每次教研活动的子主题。

巧用教研工具,提高证据意识

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时,我们既要重视主题设定,还要考虑教研工具的设计和教研素材的准备。可以围绕主题进行表单设计,将经验的“碎片”集聚为观察反思的视角,引导参与者从基于感觉和经验分析,转向基于证据和逻辑的判断。

比如,教研活动前,提供“教研活动告示单”,将选题的动因、活动过程安排、活动效果预估、活动资源等教研活动设计方案中的主要内容,以简洁的表单方式呈现,帮助教师提前了解教研活动要点,做到有备而来。

教研活动中提供“活动观察表”,包括观察要素、识别分析及回应策略记录,这可以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简明的参考依据。

比如,某幼儿园开展观察识别的研究,观察表中呈现了认知与思维、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情感与意志、交往与表达、个性特点等观察要素。又比如,某幼儿园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观察表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观察要素。

教研活动后提供“教研活动反馈单”,可以作为教师反思调整的参考,为后续改进教研活动服务。反馈单要罗列“教研主题确立、教研目标制定、教研活动设计、教研过程呈现、教研活动效果”等观察点,同时也会呈现活动的亮点和本人的建议,以引发教师反思教研活动的收获与共识、问题与分析,以便于在后续教研中调整。

我们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除了观摩保教活动现场,还会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大量的行为表现,这些呈现具体情境的素材,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研讨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进行观察分析,对现场教研的研讨氛围、深入程度都有良好的助推作用。用信息技术连续数周记录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也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习惯。

运用多维视角,引发持续反思

一次教研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研工作的终结。围绕主题对已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优化后续的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研品质。从多个维度收集反馈意见,对活动效果进行总体判断,发现影响教研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有利于让后续的教研工作更具针对性。

比如,随着“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提供更多可选择、有多种玩法的材料,开始追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持续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更多的选择机会、不确定的发展可能,给教师的观察分析带来了挑战。观察分析幼儿的表现行为成为众多教师亟待提升的能力。

2019年,市教研室以“提高教师观察识别能力”为主题,组织各区教研员对8个区域(占上海区域的50%)的教研活动进行现场观摩,并根据教研活动反馈单的观察点,分别对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观摩者进行了个别访谈。

通过访谈,我们有了新的发现。比如,访谈发现,让教师有更多参与机会的教研活动形式设计,更能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性。又比如,互动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对观点的质疑、新视角的陈述、实践的做法等,能让教师体验到思维被激活的快乐,产生更多主动表达想法的愿望。这些发现,为我们后续围绕教研主题设计更匹配的教研形式、有效的互动问题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教研活动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强调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合作研究。我们聚焦主题,运用工具,将教研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串联起来,通过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使教研走向深入。

 

找到家园沟通最大公约数

20206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家园沟通;保教质量;合作平台

 

家园沟通是加强家园双方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幼儿园都把加强家园合作作为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措施。幼儿园和家长也越来越认识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主动沟通意识不断增强,沟通内容不断深化,沟通方式更加多样,沟通途径更加多元……与此同时,家园沟通过程中也存在沟通内容片面、方法单一、渠道狭窄、途径不畅等问题。

为全面了解目前家园沟通状况,找到家园沟通“最大公约数”,提升家园沟通效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浙江、山西、内蒙古等地教育部门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等不同性质幼儿园的13654名家长和1147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家长和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重点对家园沟通频次、目的、内容、方式、渠道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与教师沟通方面,家长参与度较高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幼儿个性

从家长与教师沟通频次来看,49.7%的家长反映沟通频次非常多,39.9%反映沟通比较多,5.5%反映沟通一般,3.9%反映沟通较少,1.0%反映沟通非常少。总体来看,家长参与家园沟通较为积极。

从家长最关心的方面来看,调查发现,他们对幼儿生活习惯与文明礼貌(90.7%)的关注最多,其次是人际交往与性格变化(81.3%),选择身体健康(78.9%)、自信开朗(72.5%)和积极主动等学习品质(71.5%)的比例也超过七成。其他依次是聪明活泼(56.8%)、知识(43.0%)、规则意识(37.9%)和艺术特长(33.2%)。

由此可知,家长不仅关心幼儿文明礼貌、人际交往、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也关注幼儿知识、艺术特长等方面的发展,即家长不仅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十分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因此,幼儿园在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所有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发展速度、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耐心聆听幼儿的声音,细致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个性发展。

同时,通过调研也发现,家长最关心幼儿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以及人际交往与性格变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对而言,对知识、艺术特长等方面的关注要少一些。这充分说明,随着近些年全社会广泛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非幼儿园阶段最核心的任务,完整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品质等更加重要。但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家长对知识学习非常看重。而且,目前仍有部分幼儿园过于重视知识教学,甚至存在注重学习拼音识字、超标准学习计算等“小学化”现象。因此,幼儿园仍然要加强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遵循幼儿学习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家园沟通内容涉及在园表现、活动情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

增加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经验

从家园沟通内容来看,我们发现,家长与教师沟通最多的是幼儿的表现(95.7%),其次是幼儿园活动情况(68.7%),选择幼儿教育方法(53.6%)、家庭教育方法(50.2%)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其他依次是幼儿教育知识(42.9%)、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37.0%)、日常活动任务完成情况(23.8%)和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20.9%),还有7.6%的家长选择了其他。

由此可见,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内容多样,涉及幼儿成长各方面。其中,幼儿在园表现是家园沟通最多的内容,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各有侧重。教师更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等,而家长更关注幼儿的吃饭、睡觉等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情况等。

由于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关注点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与此同时,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点与出发点不同,也使得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陷入困境。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缺少共同的经验。所以加强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经验。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感受家长的日常育儿生活,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寻找家园教育的共通点;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育话题的共通之处。

面谈、微信是最常见的家园沟通方式

以灵活的方式加强家园沟通

从家园沟通的方式来看,家长选择接送孩子时与教师面谈的比例最高(90.2%),选择微信(67.9%)的比例在六成左右,其他依次是电话(32.8%)、家长宣传栏(14.3%)、教师家访(12.9%)、QQ4.6%)、邮箱(1.6%),也有2.4%的家长选择了其他方式。

调研发现,家长不仅喜欢通过接送时面谈、家长宣传栏、教师家访等传统方式与教师交流,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QQ、邮箱等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园沟通的工具。每种家园沟通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传统沟通方式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多等特点,而网络沟通具有方便、快捷、及时等特点。家长和教师沟通时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场合、对象、环境、目的等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以实现最佳沟通效果。

其中,接送时交流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的家园交流形式,调研发现,这也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家园交流方式,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随意性大,效率也不够高。

为充分利用好接送时的交流机会,提高家园沟通效率,首先,教师要事先做好交流计划,确定一段时间内交流覆盖到每一个家庭;其次,可以灵活采用集体交流、小组交流和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再其次,要事先对家长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清楚,对不同家长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亲子活动、开放日、家长会是家园沟通最主要的渠道

拓展家园交流合作平台

从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渠道来看,选择亲子活动(86.8%)的比例最高,选择开放日活动(79.2%)和家长会(71.8%)的比例也都超过七成,选择听讲座(62.7%)和与教师交流(56.4%)的比例在六成左右,选择参与班级环境创设(18.3%)、参与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17.5%)的比例不足两成,还有2.3%的家长选择了其他。

活动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纽带。调查发现,亲子活动、开放日活动、家长会等是家园沟通最主要的渠道。但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园目前开展的各种交流活动较少,难以满足家园沟通的需要。因此,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勇于创新,通过组织丰富多样且频率较高的家长沙龙、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为家园合作搭建更多的互动交流平台。家长也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育理念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也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但研究发现,家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比例不足两成,说明幼儿园对家长资源的利用还不够。

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家长的长处,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通过让家长参与家长助教、家教经验交流、家长义工队、家教沙龙等活动,为幼儿园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更好地服务每一名幼儿,提升家园合作的整体效应。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期待和需求

202011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亲子关系;亲子矛盾;心理问题;期待;需求

作者简介: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疫情发生到现在,一些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更亲密,一些家庭的亲子矛盾却更尖锐了,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长期的居家学习,可能带来对时间不敏感、拖延等问题;不能随意外出,身心不自由,会带来焦虑烦躁心理;对未来不可控,则会带来焦虑恐慌心理。复学后,一些孩子难以适应有规律的家庭和校园生活,负面情绪增强,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封闭自己、拒绝与人交往、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学习动力不强甚至厌学,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加剧,一部分已经成瘾。

今年56日,西安一个9岁女孩从15楼的家里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遗书上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917日,武汉一名14岁的初三学生被母亲当着同学的面连扇耳光,男孩独自在原地站立了将近3分钟,然后突然从5楼纵身跃下。

这些悲剧事件的背后,是疫情、季节、学生本身的心理品质、家庭原有矛盾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的重点,无疑是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拥有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

做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要从破解难点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长要统一认识,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育人的重点任务,并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出发,安排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孩子沉迷网络和手机,是后疫情时代学校和家长尤其要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总结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与手机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太过单调、在生活中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和成功的体验、与同伴没有更多的话题交流、碰到困难时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排解。家长和教师不能只看到孩子的行为,更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对生活的感受、看到他对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和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会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后疫情时代的家校合作,一定要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一定要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土壤里,用熟悉细微处的妙趣去激发出孩子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学校和老师要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职责,切实提高家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2015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学校要帮助家长做到最基本的四点。

一是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和孩子一起制作全家的作息时间表,让全家过有规律的生活;二是让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结,充分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对生命的热情;三是学会亲子沟通,进行高质量的陪伴,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四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来寻找情绪宣泄的办法。

最后,是提高教师的家校合作能力,尤其是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包括特殊儿童教育的能力。

目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等方面,很多教师的家校合作胜任力不足。提高家校合作能力要从读懂孩子开始,逐渐提高专业性,科学育人、科学教子。

比如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时,一要读懂孩子的年龄特征,青春期阶段孩子大脑发育不平衡,导致这个阶段攻击事件更频繁、影响更大,所以要丰富青春期孩子的生活,把孩子的能量导向积极的地方。

二要读懂孩子的自身特点。校园欺凌中的欺负者,往往更敏感地寻找和发泄与敌意相关的技术,要引导他冷静下来,不要一下子想到的只有攻击性行为,要学会理性评估攻击性行为后果;而受欺负者自我评价较低,不能有很好的人际交往,所以要培养他的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要读懂孩子的环境因素,了解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各自的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的特点。四要读懂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重大生活事件,比如身边的重要他人是不是经历过暴力事件。五要读懂孩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网络时代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同理。

让我们学会讲孩子的故事,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评估结果再进一步改进。学校和家庭协作互补,让孩子从每一节课、每一天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找到自信,找到对生命的热爱,找到对这个世界的留恋。

 

明确养育方向 缓解教育焦虑

202011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键词:教育焦虑;养育;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秦涛,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们就恨不得使尽浑身解数,替孩子规划好“正确的道路”,生怕孩子的发展有一点儿闪失。在浮躁的社会背景和焦虑情绪中,不少家长迷失了养育孩子的方向,忘记了孩子的成长节奏和规律。家长的过度焦虑既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不可避免地对亲子关系带来伤害。

无处安放的焦虑,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伴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节点,家长们的焦虑就像疯长的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择名校、比成绩、拼才艺等现象也把孩子们带入重重压力之中。这种焦虑和压力会在很长时间内对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焦虑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焦虑心理的作祟,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占据了孩子的大量课余时间,造成长时间久坐和睡眠时间不足。孩子没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没有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必然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

焦虑还会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带来长远的不良影响。成人世界的焦虑不可避免地传递给孩子。从起床开始,孩子的耳边就充斥着家长没完没了的催逼声:“动作快一点儿,要迟到了!”“写作业不要磨蹭!”“抓紧路上时间背背单词”……弥漫的焦虑情绪让本应温馨的父母之爱,变得急功近利、冰冷脆弱,也让太多孩子的童年时光变得压抑甚至窒息。孩子如长期处在焦虑和紧张状态中,心理能量会被一点点耗尽,长大后会时常感到内心空洞没有力量,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感和幸福感。

焦虑对孩子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家长的攀比心理会让孩子将学校当成竞争场,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也出现问题。

比如一个小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居然用橡皮把同桌的最后一题答案给擦掉了,因为不想让同桌考得比自己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倒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焦虑既源于社会环境也有个人因素

为什么这一代家长的压力会如此大?高考制度也不是近年才有,不能把焦虑的“锅”都甩给教育体制或社会竞争,甚至怪罪到学校和老师身上。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家长焦虑的根源,既有来自周围大环境的压力,也有来自个人心态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发展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容易让家长产生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担忧容易转化成焦虑感。另一方面,某些教育培训机构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分强调和宣扬竞争论调,营造“输不起”的社会心理氛围,无形中增强了家长的焦虑心理。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起到了一些不客观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种心态造成家长的焦虑:一是盲从和攀比心理,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特长班的理由是:“别人都给孩子报班,我们不报就觉得对不住孩子。”很多原本淡定的家长,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二是内疚和补偿心理,用报各种课外班来补偿陪伴子女的不足。三是竞争和功利心理,家长以自身经历过的激烈竞争为参考,将自己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的教育上,或将功利化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尊重孩子改变自己才能消除焦虑

家庭教育绝不仅靠家长的一厢情愿或倾尽全力,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家长就需要放下焦虑。

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着眼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就像种庄稼一样,春种秋收都有时令限制。被催熟的孩子和反季节食物一样,虽能带来一时的惊喜,但终究会产生副作用。

合格的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考虑问题,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二是降低期望值,学会对孩子行为进行分类管理。降低期望值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而是做智慧型的家长,既保持应有的理性,又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试错。

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哪些是烦人但不讨厌的,哪些是值得鼓励支持的,哪些是必须禁止的。这样归类后,家长会发现孩子很大一部分行为都是属于烦人但不讨厌的,大都可以忽略不计,情绪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三是改变自己,调整家庭教育观念和心态。家长可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应用到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中。如果家长不学习也不成长,想当然地教育孩子,很有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

目前家庭教育的症结,家长不是管少了而是管得太多了。家长如果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科学的家教理念,又保持相对的定力和审辨能力,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了。

主办: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研究所

主编:

责编:

发送:徐州幼专各院系、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联系电话0516-87893220  

E-mail1071406892@qq.com

 

幼教研究所版权所有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技术支持: 信息网络中心